如果说穿越回古代,最想去的是哪个朝代,我想是宋,如果可以选择在哪个皇帝的朝代生成,我想是宋仁宗;
对,就是包青天里面的那个仁宗,那个狸猫换太子的仁宗;有人说宋的国土小,没有汉唐那么强大,显得很文弱,但在这种文弱下,他的人民过得很富足,这不就是最好的吗?
最近读完《蒋勋说宋词》聊聊宋朝的词
# 南唐后主李煜
唐诗宋词,宋词的起源,不得不说的是李煜;
词在唐甚至更早就有,只是伶工之词,入不得士大夫之流,自然就流行不起来;五代十国的战乱,将李煜推到了南唐后主的地位,也正是如此,词才会在宋开始繁荣;
正所谓是,国家不幸诗家幸,李煜将伶工之词提升为了士大夫之词;
也真是因为李煜的国破经历,才能写出那么些感受的词句;
比如:
小楼昨夜又东风,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!. 雕栏玉砌应犹在,只是朱颜改;
林花谢了春红,太匆匆。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。胭脂泪,相留醉,几时重。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
正是他的这些经历,造就他的忧郁之词,也将词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;
李后主的愁,是一种国破的愁;
# 苏轼
唐宋八大家中,宋占了五个,而这五个要么是仁宗时代的辉煌,要么是在仁宗时代成长;
通过苏轼可以关联出一大批的文人,比如苏家的苏洵、苏辙;苏轼的主考官欧阳修;苏轼的学生秦观;
苏轼仕途不顺,经常被贬,所以他的词,有豪迈、有忧郁、有悲切、有对生活的向往、有对亲人的思念;
明月几时有?把酒问青天。不知天上宫阙,今夕是何年。我欲乘风归去,又恐琼楼玉宇,高处不胜寒。
此首词是苏轼在被贬途中所作,小时候被过无法理会其意境;词诗看似说的是天上宫阙,还是暗讽的朝廷;我想回归朝廷,又担心那些朝堂的人和事,高处不胜寒;
苏轼的词是一种仕途不顺的愁;
# 李清照
李格非很喜欢压沙寺里万株芳,一道清流照雪霜
,于是给女儿取名李清照
李清照算是女流之中词作最好的吧;读书阶段印象最深刻的是,她对逝去丈夫的思念;
生当作人杰,死亦为鬼雄;至今思项羽,不肯过江东;
后面看到蒋勋老师解读《如梦令·昨夜雨疏风骤》,一个普通的场景,被诗词化后,写的真是好;
昨夜雨疏风骤,浓睡不消残酒。试问卷帘人,却道海棠依旧。知否,知否?应是绿肥红瘦。
昨天夜里雨小风大,酣睡一晚仍有余醉未消;试问卷帘人,很多解释说卷帘人是侍女,蒋勋老师解释为卷帘人应该是她的丈夫;因为从后面的语境看,就是卷起帘子的瞬间问起,她丈夫回到说,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;后面的知否,知否有一种夫妻之间的含蓄撒娇;“你知不知道啊,你知不知道啊,应该是绿叶多,红花少”
李清照早期的词属于比较轻快愉悦的词;中后期,面对丈夫去世、国家被金攻破后,个人命运的颠沛流离,这个时期的词就表现的哀怨一些
李清照的愁是一种女生哀怨,到后面颠沛流离的愁;
# 辛弃疾
辛弃疾基本就是到了宋朝的后期,与金国的对抗中;所以他的词很多都是想象在北伐与敌人打仗的场景,毕竟那是他的梦想;
想当年,金戈铁马,气吞万里如虎。元嘉草草,封狼居胥,赢得仓皇北顾。四十三年,望中犹记,烽火扬州路。
醉里挑灯看剑,梦回吹角连营。八百里分麾下炙,五十弦翻塞外声,沙场秋点兵。马作的卢飞快,弓如霹雳弦惊。了却君王天下事,赢得生前身后名。
想的都是北伐,都是战场;
还好 辛弃疾有《青玉案》,证明辛弃疾不单单只有武将的豪迈之情;
东风夜放花千树,更吹落、星如雨。宝马雕车香满路。凤箫声动,玉壶光转,一夜鱼龙舞。蛾儿雪柳黄金缕,笑语盈盈暗香去。众里寻他千百度,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,灯火阑珊处。
辛弃疾的《永遇乐·京口北固亭怀古》中最后一句,廉颇老矣,尚能饭否,他的一生也是在打与不打之间受政治影响的徘徊而写出的诗句;人生短短几十年,不要到了最后在来问自己,廉颇老矣,尚能饭否;
辛弃疾的愁是一种犹豫不决的愁;
# 后记
为什么喜欢读诗词,因为在诗词中,你总能找到你的一种生活状态;
曹操的乐府诗,有云:譬如朝露,去日苦多;是啊,每个人回想起来的过去的日子,都是苦的日子居多;
出门远行,在家里和亲人吃饭喝酒,不就是:"劝君更进一杯酒,西出阳关无故人"吗?
朋友之间的道别说不上故人之别,但依然有:"莫道前路无知己,天下谁人不识君"的临别赠言?
当看到月亮想起家人的时候: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。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
当仕途不顺时,不妨读读:莫听穿林打叶声,何妨吟啸且徐行。竹杖芒鞋轻胜马,谁怕?一蓑烟雨任平生。料峭春风吹酒醒,微冷,山头斜照却相迎。回首向来萧瑟处,归去,也无风雨也无晴。
诗词的世界总有你的一种生活状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