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整体介绍
都梁的家国三部曲之一;被翻拍为电视剧,个人非常推崇直接看书籍,电视剧只拍了50%不到,为什么后面的不拍,各种原因不可一语而言;并且电视剧所描述的亮剑精神只是一个人英雄主义的战斗精神,是以导演的节奏和视角在观察,缺少了一些引人思考方面的东西;书籍则可以完全自控节奏,有更多自己的思考空间。
我所理解的亮剑精神:敢于承担自己的责任,有自己的信仰,勇于亮剑;正所谓侠之大者,为国为民;苟利国家生死以,岂因福祸避趋之;
# 人物分析
其中人物最为喜欢赵刚与田默轩,从团队合作来讲,李云龙和赵刚,是绝配,李云龙敢想敢干,赵刚有指导思想,两人做事都有自己的底线;
因为书名叫亮剑,所以主角都得死,还不能死于战场。
# 李云龙
粗看李云龙是个只会打仗的大老粗,但书中,最后在左右两派的斗争中,趴着院墙给几个孩子讲双方的战略部署的时候,是很有军事见解的;以及对对方子弹数量,子弹的突突声,炮弹型号等来预估双方火力点分布,及安全范围,突破口等,这个作为一个一号,这个就不是简单的大老粗能搞定的,李云龙是粗中有细;
李云龙有很多机会可以逃走,过自己的世外桃源,但他没有,他选择了亮剑
;
# 田雨
新一代知识分子的代表,有知识,有想法,不拘泥于传统。因为崇拜李云龙,嫁给了他,生活中一度以为自己看错了人,但在最后罐关头,李云龙的选择,给了他足够的信心,让她相信自己没有选错人。
# 田默轩
老一代知识分子的代表,通过历史预判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事情,但依然按自己的意愿生活。最后被抓进行改造,依然有自己的人生信仰,临死前,对自己的认识,对当时环境的认识,对家人的认识,都透漏着一个知识分子对当时的无奈,无奈又如何,还是要坚持自己的信仰
这个事轮到我的,就该我做,虽然做了会死,但我不做,也有其他人做,其他人也会死,既然都是死,那又有什么可逃脱的了?
# 赵刚
李云龙过激行为的约束者,有知识有能力的人,跟老李算是惺惺相惜吧,也因为坚持自己的信仰,最后结局是不得不死;
# 经典语录
- 古代剑客们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,无论对手有多么的强大,就算对手(方)是天下第一的剑客,明知不敌,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。即使是倒在对手的剑下,也虽败犹荣,这就是亮剑精神。事实证明,一支具有优良传统的部队,往往具有培养英雄的土壤。英雄或是优秀军人的出现,往往是由集体形式出现,而不是由个体形式出现。理由很简单,他们受到同样传统的影响。养成了同样的性格与气质。任何一支部队都有着它自己的传统。传统是什么?传统是一种性格、是一种气质!这种传统与性格,是由这种部队组建时首任军事首长的性格与气质决定的。他给这支部队注入了灵魂。从此不管岁月流失,人员更迭,这支部队灵魂永在。这是什么?这就是我们的军魂,我们国家进行了22年的武装斗争,从弱小逐渐走向强大。
- 理想有两种,一种是我实现了我的理想,还有一种是理想通过我得到了实现,纵然是牺牲我的生命。
- 死亡也是一种抗争,一个有尊严的生命才有存在的价值,失去了尊严,生命难道还有意义吗?
- 当他转过身准备离去时,心里突然动了一下,禁不住又回头看了一眼,心说:这家伙也是个端着长矛和风车搏斗的人,属于他的时代早已过去了,他还就在那个时代里,所以他只有死。嗯?那个玩长矛的家伙叫什么?对,叫堂吉诃德。
- 孩子,人类的历史,不过是浪花中的一点泡沫。而苦难是人类品格的试金石,把人置于苦难的炼狱中,才能看到人性的真谛和心灵狂飙闪电的壮观。悲剧把人生的善恶推向极端,它所提供的人生哲理和历史教训是无可比拟的。人性太复杂了,它有着巨大的包容性,让人失态的迷狂,叫人切齿的卑鄙,使人扼腕的怯懦,令人轻蔑的圆滑和世故,也有与之相对应的冒险犯颜,极言直谏的脊梁和风骨,举国皆吾敌,而不改其度。这就是人性的双重性,世间万物不离其宗,譬如太阳,人类既然接受了它喷薄时的那种瑰丽,升腾时的那种蓬勃,就得接受它骄横中天的炽烈,那是同时赐予你的。……在茫茫暮色中,在宇宙长河之岸,田雨有种深刻的生死感怀和宇宙苍凉感,但尽管苍凉,却并不伤感,微风托着一个灵魂离去了……
- 这活总得有人干,前些日子我掌钎,抡锤的也累呀,现在也该换换了。 人嘛,从哪儿来到哪儿去,都有定数,生者如过客,死者为归人,赤条条来赤条条去,人生应该坦坦荡荡。
- 千秋邈矣独留我,百战归来再读书。
- 忆昔午桥桥上饮, 坐中多是豪英。 长沟流月去无声。 杏花疏影里, 吹笛到天明。 二十余年如一梦, 此身虽在堪惊! 闲登小阁看新晴。 古今多少事, 渔唱起三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