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书整体需要细度,很多人物对话的话语需要细细推敲、思考,一本引人深思的书;
阅读本书是因为看了作者豆豆的另外一本书《遥远的救世主》
来看的这本书;
本书整体围绕见路不走
展开,什么是见路不走,每个都有自己的路,适合别人走的路,不一定适合自己走。路是什么?路是经验、是教条主义、是别人告诉你不能这样,不能那样的说辞,所以才要见路不走,但如果缺少对路的思考,见不见路,见了路怎么走都无所谓了。
但不见路也不行,不见路就是摸瞎走,所以要见路,然后思考分析,怎么样的路才适合自己走。见路不走按作者的话来讲就是事实求是,实事求是我觉得的最高境界是说话做事的知行合一
。
什么是说话做事的知行合一
了?比如你说”我很累,累的只剩下最后一口气了“,那么你在说完这话,就应该只有一口气的时间在这世上了,否则就不能说”累的只剩下最后一口气了“。
书中阐述了什么是民主,如果是按人头数来算民主,那得所有人都能达到12年义务教育的程度后,或许能有可能实行以下人头数的民主。现在有多少人能做自己的主?既要西方的自由,又要传统文化的听话,在加上无法自己做主,一切都难了。
经典语录摘抄:
- 你、我、奥布莱恩,世上所有的人,只要人性没发生质变,就都是人那点事,只是随着条件的变化以什么形态呈现而已,已有的日后必有,已行的日后必行。《圣经》跟你说这个啥意思呢?知道点,大惊小怪就少点,心态就平和点。
- 戴梦岩:“有人说,人还是糊涂一点好,太明白了会活得很累。” 叶子农:“神人,他一定曾经明白过,一看活得很累,又回去糊涂了,不然他怎么知道。”
- 戴梦岩:“瞧你那穷酸样。” 叶子农:“谢谢,能让您获得优越感,这让我觉得我的穷酸也有了价值。” 原来,我们的快感、满足感、优越感是要从我比别人强里获取的,原来我们是这个活法。什么叫人各有志,突然你看见人不为财死,鸟不为食亡了,你傻眼了,不知道为什么活了。
- 人最难做到的是实事求是,妄念、贪念、杂念一大堆,就算想实事求是,你也不知道怎样实事求是。见路不走是实事求是的通俗版,是提醒你不要唯经验、教条,要走因果、走条件的可能。见路不走是让你解放思想,不要怕跟别人不一样,因为很多人一看到跟别人不一样就觉得不正常了,心里不踏实。也不要怕跟别人一样,因为也有很多人是生怕跟别人一样显不出自己高了。见路不走是解决实事求是的可操作性问题,实事求是的态度、观念、思想,是一切正确认识和决策的基础。
-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:大家都是人,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。事实不是这样的,别人能做到的我不一定能做到,‘都是人’只是其中的一个条件,只有我具备了别人能做到的全部条件,我才可能做到,而事实上我很难悉数复制别人的条件,只有根据我的条件去做我能做到的,才是不脱离实际的。
- 叶子农:现在让你走到客厅,你留下的脚印就是你走这段路所需要的面积,如果把脚印以外的实地削掉,每个脚印之外全部是万丈深渊,你再走个试试,我怕你一步都迈不动吧。脚印以外的实地就是心理支撑,你没踩上不表示它没起作用,人活的过程就是不断寻找心理支撑的过程。
- 人嘛,活着就有麻烦,就得有担当。谁都不想有麻烦,也不是所有的麻烦都能躲过的,躲你能躲的,受你该受的,这就是生活。
- 叶子农说:“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态度里,都按自己的标准衡量各种关系,什么关系承载什么内容,核定多少担当。有人要钱不要命,有人要心安不要命,有人连横穿个马路都可以不要命,形形色色,看人了,所以叫大千世界嘛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