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和人之间是个渐行渐远的过程,这是减法的威力。人和人结识是因为情境和时势,这些东西会变,当它们都改变或者消失之后,剩下来的那点东西才是单纯的人与人之间的吸引力。有些时候你会发现,无论怎么改变,你喜欢的是这个人,那么大家就依旧亲近;更多的时候你会发现,许多人如果是不放在一定的生活背景之下,那么你对他们就毫无兴趣。
我离过好几次职,离职之后过去的一切就远去了。比如说我曾经在航空业的旧同事,大家的交流方式是他们在朋友圈贴孩子的作业求助,我在下面写解题步骤,扮演一个遥远的在线阿叔。见了面其实我们之间没有多少可以聊的,无论是张取代了王的位置,还是赵因为经济问题一撸到底,又或者是李得到了外放机会连升两级,我并不关心。的确,我认识这些人,甚至还和其中很多人打过交道,但是这些事情已经离我太遥远了。
在某个行业里,在某间公司里,你就是在一个棋盘上,你是一颗棋子。换一个行业,那就是从象棋棋盘换到围棋棋盘;换一间公司,那也是换了所有棋子和所有布局。对于某颗棋子而言,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在什么棋盘上,这局棋是在开局、中局还是收盘,其它棋子和自己的相对关系以及自己的位置和子力。在某个棋盘上,其他人如何对你,取决于你和他们之间的关系,取决于你是否占据有利位置,取决于你的子 力是否足够强大,控制足够多的盘面。
当你离开这个棋盘,所有这一切都变得毫无意义。你从一颗棋子恢复成为你自身,而你自身对于昔日的人来说,可能并没有多少吸引力,反之亦然。
不可否认,人人都有一种天真的自恋,想要别人亲近自己只因为自己是自己。但真能做到这一点的,其实只有家人和部分朋友。他人为什么要花时间精力去认识你,深入了解你是谁?没有那么重要,每个人对他人而言都没有那么重要。相反,生活在人群里,是你身上其他外在的东西对他人更有吸引力---你在棋盘上的位置,你是能走日走田还是隔山---你的用途比你的存在更能代表你自己。就像是我,在剥离了过去的人际关系和职位权限之后,我的用途体现在朋友圈辅导少儿作业上,所以还能保持和叔叔的身份。
这样也没有什么不好,加法让人膨胀,减法让人清醒。时常做减法有利于人保持谦卑,同时也有利于舒张个性。如果喝酒的时候无关公务,无关生意,也无关利益,那么也就能喝得更加自然流畅一些,不需要半眯着眼睛观察谁打开了手机摄像头。什么叫做“成年人之间令人愉悦的沉默”?在我看来,那就是几颗棋子在棋盘之外的地方相聚,恢复本相,于是不需要劳心费力再说什么话,这样坦诚相见就已经让人足够放松。重点不是说什么,做什么,而是离开棋盘,且离开棋盘之后还有相见的理由。
我是在离开一块棋盘之后获得了对棋子的理解,远甚于当日我在棋盘之上的感受。之前我觉得棋盘是个限制,想要努力从中跳出去,去看山外有什么,海外是什么,风从哪里吹来。跳出去之后落入了另外的棋盘,棋盘连着棋盘,于是转头回去看时,明白了一件事情:对于许多棋子而言,如果决定就待在一个棋盘上,棋盘固然束缚了他们,但是棋盘的规则最终也为他们提供了保护。所以,各种选择之间可以彼此相互理解,分不出那么多高下来。
而一局棋还在继续,则说明有那么多棋子需要这个下法,这可能是另外一种真相。